媒体聚焦
首页 > 资讯中心 > 媒体聚焦


《南方日报》茅洲河 水体消臭明显 赢得公众好评


发表日期:2017-12-24 作者:胡百卉 摄影: 【字号: 分享

      家住茅洲河附近的李先生也有着切身感受,“原来茅洲河(沙井段)臭得让人无法呼吸,两岸垃圾漂浮,根本看不出是河流,哪还有亲河亲海,都是远远避开,而现在基本闻不到臭味。”
       为了做好“群众满意”的治水工作,负责茅洲河治理的基层单位采取诸多举措,提升辖区居民对治水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可度。据沙井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,由于道路狭窄,车流及人流量大,施工单位一方面配合交通部门做好交通疏解方案,另一方面联系街道办及社区相关部门,做好周边群众的思想安抚工作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,采取封闭施工面,做好施工警示牌、交通指示牌,采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,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。
       不久前,沙井街道刚刚完成衙边涌的拆迁任务,为该河流的生态环境整治奠定基础。据了解,衙边涌是宝安辖区内沿沙井帝堂路自东向西流的茅洲河一级支流,始于沙井衙边环镇路,终至沙井北环路衙边涌泵站,涉及沙井街道衙边、蚝三、蚝四、沙三、沙四等5个社区和沙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、沙井边防站等,征地拆迁红线占地面积约1.45万平方米。为此,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现场与业主对接谈判,了解业主诉求。负责征地拆迁的工作人员坚持挨家挨户进行点对点、面对面的政策法规宣传,耐心解读衙边涌综合整治工程的意义。在不懈的沟通与交流过后,曾有一位工业园的业主放心地跟沙井街道办公室主任邓亚虎说,“你先拆,具体补偿多少钱拆完再说。”
       此外,松岗街道为提升居民对于治水工作的知情度、认可度也采取诸多举措,该街道黑臭水体治理茅洲河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称,为了让群众对河流治理工作支持并理解,街道要求辖区7条河流整治工作施工队利用施工挡板宣传施工内容及施工进展情况,做到工期公开、项目公开、监督公开,并组织群众到工地参观,实地了解黑臭水体治理进展情况。
       水生态修复还需全社会“齐抓共管”
      “许多地摊经营后的污染物,都直接扔进下水道。雨水过后,这些垃圾便都进入了河道。在垃圾分拣等方面,还需要每个老百姓的能力。”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明表示,“多管齐下,茅洲河水才能重回清澈。”
       2015年发布的《茅洲河达标方案》指出,通过茅洲河全流域工业污染源、生活污染源与面源进行负荷核算,污染源排放以生活源为主,占化学需氧量、氨氮与总磷排放总量的70.18%、79.61%、64.26%。而根据宝安区环水局的最新统计数据,生活污水污染源占到茅洲河宝安流域污水总排放量的93.7%。
       在省政协委员、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陈铣成看来,茅洲河“问题在水里,根子在岸上。”他表示,此前曾参与过多次河流走访,这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。茅洲河流域支撑着2000多亿GDP,说明污染压力特别大,单位面积GDP达到5亿多,但人均GDP却同深圳平均水平相差40%,说明产业比较低端。另一方面,90%是生活污水,10%是工业污水,说明工业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聚集。陈铣成认为,下一步应该加快制定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与计划。
       陈铣成认为,治理茅洲河应当把治理污染与流域发展均衡全面地考虑。茅洲河治理不应单从河流治理上考虑,在资金投入之外,更要在经济增长、社会组织方式、城市管理等一系列改革的基础上入手。
       深圳市政协委员李毅表示,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千头万绪,有“小散乱污”的企业和餐馆排污问题,有污水管网设施不足、维护不当的问题,有污水实际处理量偏低的问题,有水源保护区和河道范围内违建造成的污染问题。这些问题,背后往往牵涉到巨大的利益关系,所以,治污必须加强统筹规划,在所有的关键环节上一齐发力,攻坚克难,确保治污工程经得起群众监督和历史检验,绝不能让同样的工程过几年再来一轮,绝不能让水污染治理年年“上头条”。
       据悉,宝安接下来将利用3个月的时间,在明年2月20日前完成排水小区摸底调查工作,采取工程措施改造完善小区排水管网,由区政府投资,区环保水务局组织实施,通过简化审批流程,采取EPC建设方式,引入设计监理提前介入等方式加快正本清源工程建设,2018年年底前完成茅洲河(宝安段)流域及铁岗、石岩水库水源保护区内1546个小区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。2019年6月30日前,全面完成小区(住宅类、商住两用类、公共机构类、商业类、工业类)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。
       新模式
       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(EPC)模式
       2015年8月以来,宝安按照“全流域系统治理、大兵团联合作战”思路,采取“央企+地方”EPC流域治水模式,对茅洲河流域(宝安片区)进行综合整治。
       宝安区将茅洲河流域46个子项目整体打包作为一个工程包进行EPC招标,借助大型央企技术、人才、经验、设备等优势,实现“大兵团作战、全流域治理”,着力解决整治工程时间紧、任务重、项目多、审批链条长等问题。
       据了解,经过20多个月的努力,中电建大型国企综合实力雄厚、技术手段领先、项目管控科学等优势逐步显现。截至目前,茅洲河流域47个EPC子项目(包括界河)已开工42个,累计完成投资83.5亿元,总体进度达55%;建成管网876公里,消除入河排污口1191个,干支流河道开工17条,界河工程基本完成,顺利完成共和涌项目主体建设任务。其中,EPC模式获中央环保督察组、国家环保部以及省、市主要领导充分肯定。
       新技术
       污染底泥无害化、资源化利用
      底泥是造成水体“变黑”的重要原因。陶明表示,如果黑泥不处理,就不能称之为“消除黑臭”。
      作为深圳市第一家的专业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厂,1号底泥场将承担茅洲河干支流底泥处理任务。
      在1号底泥处理厂中,有一条长约200米的样板示范段,示范段的路面由创新研制的“透水砖”铺就。在实验中,工作人员将一瓶水倒在“透水砖”上,在水接触到砖面的时候,砖体瞬间将水吸收,砖面恢复干爽。据介绍,“透水砖”能实现雨水径流回收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、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,为海绵城市概念服务。
      “透水砖”的原材料便是茅洲河中的黑色底泥。与传统的倾倒式处理底泥不同,“透水砖”技术将污泥实现无害化、资源化利用,真正将污泥“变废为宝”,彻底解决了底泥处理的难题。作为全国首个工业化大规模处理底泥的工厂,通过机械化流程,1号底泥厂将“底泥变砖”的一个循环只需3-4个小时。由此,除了茅洲河中捞出的垃圾外,河中的沙子、污染的底泥,都将能够进行资源化利用。
      新速度
      污水管道最高周完成量创国内纪录
    今年以来,宝安区2017年污水管网建设任务两次提速,年度目标任务从550公里到600公里再自加压力调整为870公里,目前雨污分流管网738公里、沿河截污管78公里、末梢连接管74公里,合计890公里,占区总任务102.2%。
      在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中,宝安以超常规方式高效推进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,项目建设全面提速,高峰期共投入近10000人,施工作业点高峰期达380个。污水管道最高日敷设量4.18千米,最高周完成量24.1千米的国内污水管道建设新纪录,创造了4天完成127米顶管施工的新速度。
      据统计,2017年茅州河(宝安片区)完成新建管网731公里,累计2016年以来总共完成新建管网1028公里。

  浏览次数: 1573 次 
打印本页关闭